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又是“什么”让大学生人际关系发生了改变?为了引导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促进发展和谐人际关系,2018年4月27日晚,心理讲座“第二弹-人际关系篇”在教学楼E104顺利开展。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心理发展中心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李学全。李老师以人际关系“12321”模型贯穿了此次讲座——“1”种人际动机,“2”种人际关系,“3”方面关键因素,“2”种情绪和“1”类型的不合理信念。
李老师首先以一个案例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并从学术上的心理场景设置和模型构建来阐述了“需要和动机”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接着,由案例引发出“整合型、分离型、同化型、边缘型”这四种人际类型,并讲述了“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与“亲密和一般”这两类关系。随后,李老师介绍了改善人际关系的三个关键因素:倾听,理解,独立。同时也阐述了两种人际交往中的两种情绪:害羞和嫉妒,并讲述了如何理解和应对这两种情绪的方法。之后,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但又容易忽略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同学们也热烈地加入了讨论并思考。最后,李老师以一句“成长的路无非就两条,一条是内修与修心,另一条是修通关系”作为结束语,并与同学们共同勉励。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让同学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变化、改善有了一个更明确的认知,对于心理健康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