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心理发展中心主办的“情愿卡”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在心理发展中心一楼阅览室成功举办。指导教师为校心理发展中心兼职咨询师李学全,24位同学通过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李老师介绍了团体辅导的主要过程、相关知识和主要规则,并对基于现实疗法和选择理论的“情愿卡”的内容进行讲解。随后,每位同学对自己的名字由来进行介绍,表达意义并促进相互认识。之后24位同学被随机分为8组,每组3人,每位同学各自抽取了三张代表情绪的卡片。每个小组的第一个成员用身体、表情、动作表演了自己选中的卡片上的情绪,第二个成员人猜测情绪内容并得到第一个成员的简单反馈,第三人用语言描述情绪表达的过程。之后,第一个成员进行反馈和打分,第二个成员根据打分情况,进行语言补充。在次环节中,小组成员在逐步展开的沟通中渐渐有了一定的了解,气氛也由一开始的拘谨转为了对彼此的亲近和信任。
互动环节结束后,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悟。同学们各抒己见,回应热烈。比如,有的同学提到,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理解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在日常交流时应学会开诚布公地告诉沟通对象我们的真实想法;还有的同学提到,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每位成员的发言都得到了其他小伙伴和老师的热烈掌声。
活动的最后,老师总结到,此次活动重点是让团体成员能理解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锻炼沟通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情绪的表达和情绪的理解。并提到 “观察自我”和“体验自我”的重要的意义;同时,李老师引用荣格的“人格面具”概念,引导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对灵活性的重视。
“情愿卡”团体辅导,促进同学在团体中能够学习用多种方式表达情绪和愿望,并锻炼人际理解的能力,通过有趣的互动和分享感受,理解自我、理解他人,促进心理素质提升和人际和谐。(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发展中心供稿)